一場由AI引發的GPU血案,AMD還有機會嗎?
毫無疑問,英偉達GPU是人工智能的標準硬件。同為顯卡雙雄,AMD在人工智能上卻如此默默無為。對于深度學習計算,AMD的GPU真就這么不中用嗎?
老黃在GTC大會公布新一代GPU的同時,英偉達股票瞬間暴漲20%,達到每股125美元,市值突破885億美元。
你一定很好奇:英偉達的競爭優勢到底在哪里?為何如此受華爾街的熱捧?同為顯卡廠商的AMD為什么一直默不作聲?
下面,我們就仔細來探討一下GPU市場上的幾個問題:
英偉達當前在GPU領域的市場份額是多少?主要競爭者是哪些公司?
在AI情境中有沒有哪些其他類型的芯片可以用來替代GPU?
有沒有哪些制造AI芯片的初創公司可能會威脅到英偉達的地位?
GPU是什么?
有沒有人記得自己小時候曾用打零工得來的積蓄購買圖片中的這種東西,然后買回家一整個周末都在客廳地板上安裝?
圖片來源:Squackle.com
不記得?好吧,給你們當中不知道的人解釋一下,上面的這個盒子包含一個視頻卡或者顯卡,你可以用它來玩從別處(盜版者BBS)拷來的電子游戲(盜版軟件)。你要提升臺式電腦的運行速度才能玩合適的游戲,除了處理器的速度,最重要的就是顯卡了。那些使用英偉達芯片的顯卡稱為“圖形處理器”(GPU),最早的GPU出現在1999年,有各種不同的品牌。顯卡上的GPU被稱為“Discrete GPU”,意思就是GPU的安裝位置與電腦的主系統或主板相分離。Discrete GPU使用的是自己的隨機存儲器(RAM)而不是系統的RAM,因此它的性能更好。
有希望取代GPU的AI硬件
英偉達具有先發優勢。能替代GPU的方案并不多,例如可替代GPU的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等等,但并不理想。下面是英特爾公司的一群工程師在2017年2月歸納總結出的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是《FPGA在加速下一代深度神經網絡上能否打敗GPU?》。這篇文章推斷:FPGA可能會成為加速下一代深度神經網絡的理想平臺。英特爾也許已經考慮了很長一段時間了,因為在2015年他們曾豪擲167億美元收購FPGA制造商Altera(英特爾有史以來作出的最大收購)。然后,微軟(Microsoft)在下一年采取了以下舉動:
微軟披露其已在各個Azure服務器上安裝了Altera的FPGA,致力于打造“世界首臺AI超級計算機”。
上文引自Michael Feldman所寫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題目取得相當恰當:《微軟將全部身家押在FPGA上打造AI云》。文章表達了微軟和英特爾將未來押在FPGA上的意念,兩家公司都認為FPGA將成為主要的AI硬件而不是GPU。英特爾還進行了其他一些與AI相關的投資,例如收購Nervana等,我們在最近的一篇文章《制造AI芯片的5家初創公司》中報道過Nervana這家公司。
在看到大型科技公司押寶FPGA作為AI硬件的未來后,谷歌決定推出自己的AI硬件:Tensor處理器(Tensor Processing Unit:TPU),這個處理器針對谷歌自家的AI軟件(Tensorflow)進行了優化,Tensorflow可能會成為當前最先進的AI技術。這還不是全部。還有許多其他類型的芯片,每種芯片都有各自的機器學習應用。Moor Insights & Strategy的一名專家對此進行跟蹤調查后為我們呈現出了下圖:
上圖引自Moor Insights & Strategy數月前在《福布斯》雜志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機器學習局勢:AMD、英特爾、英偉達、高通和賽靈思一戰高下》,很好地論述了為什么不會出現一家獨霸的局面。AI擁有無限的潛在應用,最終的贏家也不止一個。事實是,英偉達似乎并且可能吃掉所有的Positive Earnings Surprises,因為他們看起來似乎主宰著Discrete GPU市場。
誰在賣Discrete GPU?
多年以來,市場上有很多競爭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Discrete GPU的廠商只剩下兩家——AMD和英偉達。下圖顯示了Discrete GPU在各時間段的市場份額細分,由3DCenter.org 編輯而成: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上圖的數字反映的不是GPU的總市場份額,而僅僅是Discrete GPU的市場份額。盡管Discrete GPU剛開始被應用在游戲領域,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在虛擬現實(VR)和AI等新興技術中也開始大顯身手,尤其是在AI領域?,F在我們知道Discrete GPU市場上只有兩家制造廠商,我們想試著了解一下競爭者AMD到底有多強大。我們不比較產品,但是我們會查看他們公開的對AI硬件開發的投入。
AMD GPU vs 英偉達 GPU
作為投資者,我們想要了解這兩家公司對GPU開發(尤其是AI)和市場營銷的投入是否均等。他們是否都在進行必要的新產品的研發工作?是否具備了進一步向研發工作投入資金所需的盈利能力呢?我們歸納出一幅圖來回答上述幾個問題:
我們發現最后一部分很奇怪。AMD似乎無意展示產品在AI上邊的用途。當我們訪問AMD的網站時,我們必須鉆研一番才能找到他們對AI進行投資的證據。最終,我們還是發現了下面這張演示圖,該圖闡述了AMD的顯卡是如何應用在“機器學習”(原英文錯寫為 “MachineLeaning”)領域中的。
讀者會很快便能向我們指出其中的錯誤,如果你想要被認真對待,就不能在重要的地方顯示出明顯的打字錯誤。然而沒有人發現這個錯誤,這也就意味著營銷團隊并沒有盡責,并且沒多少人看過這個網頁。我們不能排除這種可能,現在也許真的有叫做“機器偏向”(“Machine LEANING”)的東西,只是無知的我們并不知道它的存在。真正的問題是AMD只在一個副標題中簡單提及了公司開發應用于AI硬件的GPU的未來計劃。
我們得出的關鍵結論似乎是,AMD在銷售基于GPU的AI硬件上算不上是一個競爭者,雖然我們預期會出現很多與AI不相關的技術發展,如VR技術或普通的游戲技術,但是在投資者眼中,AI具有無與倫比的增長潛力。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尋找“人工智能界的思科”的原因,相當于創造財富過程中的“鐵鎬和鐵锨”,我們想要在這場競賽中有所作為。
許多人可能會通過對比AMD和英偉達的產品質量來比較這兩家公司。電腦游戲玩家在選擇技術上會表現得非常熱情,他們會忠于某一廠商。作為投資者,我們并不關心這些競爭對手。當然,我們可以進行市場調研,確定“哪種CPU最好”。但是,上述問題都可以歸結為以下問題:哪家公司能夠從內部向投資者承諾致力于開發AI硬件,在外部積極推銷這種承諾,并且在盈利時披露相關的結果?
英偉達的聯合創始人兼CEO最近告訴Tech Crunch:“有一天,我們可能會轉變成一家AI計算公司”。當然,有很多人會在其公司網站上貼滿“AI”和“深度學習”的字眼,但是卻不“向你展示公司的營收”。在過去的6個月內,英偉達先后兩次向我們展示了營收情況,其結果使整條華爾街都為之震撼。是不是存在些許泡沫?如果用揮發性來衡量“泡沫程度”的話,那么其中的泡沫程度會相對較輕。如果詢問當前哪家公司看起來對AI的投入最為明顯并且還會披露他們的成果,那么答案一定是英偉達。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AI100;作者:NANALYZE】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