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向左,劉強東向右,新零售模式之爭只是籠罩在真相上的小迷霧
而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兩家并不算真正意義上的競爭對手。
近期以來,無人便利店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熱議,尤其在阿里巴巴也正式亮相“淘咖啡”之后。一時間,馬云去年10月在云棲大會上提出的“新零售”概念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
在這期間,作為電商領域的另一巨頭,京東也在積極部署自己的“新零售”戰局。今年4月份,劉強東正式提出了一個“百萬便利店”計劃,稱京東將在未來5年之內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其中一半在農村,每個村都有!
什么是新零售?馬云和劉強東都有著自己的見解
根據百科定義,新零售是:企業以互聯網為依托,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并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概括來講,所謂的新零售就是大數據+線下體驗店+智能物流。
當然,在馬云和劉強東這里,他們對于“新零售”有著自己的一份見解。在馬云看來,新零售的核心是從向消費者銷售商品轉向服務消費者,未來新零售都是基于數據。而劉強東認為,在“新零售”場景中,智能技術會驅動整個零售系統的資金、商品和信息流動不斷優化,在供應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需求端實現“比你懂你”、“隨處隨想”、“所見即得”的體驗升級,未來零售基礎設施會變得極其可塑化、智能化、協同化。
從上面來看,“大數據”是兩個人觀點的重合之處。當觀點被付諸實踐,我們則看見了兩種不同的打法。
都是緊盯資本,劉強東還玩了一把“情懷”
以便利店/超市為例,在“新零售”的布局中,馬云主要是兩種打法,一種是以“盒馬鮮生”為代表的以大數據支撐的線上線下融合的門店,一種是以“淘咖啡”為代表的融合線上線下大數據的無人店。
至于劉強東,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他的“百人便利店”計劃。據最新消息顯示,在該項計劃中,劉強東部署的核心在于一個系統——京東便利店智慧管理系統,其中包括了三個部分,分別是智慧門店管理系統、行者動銷平臺和慧眼大數據系統。
同見解一樣,當理念在現實中發酵,透過表象看本質,馬云和劉強東的布局都是圍繞大數據來進行的。
不同的是,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對于“新零售”場景下便利店/超市的布置,馬云和劉強東圍繞同一個重點采取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打法。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那就是:馬云一如既往地緊盯資本,而劉強東一如既往地玩了一把“情懷”!
馬云秉著一種“開源節流”的目的,利用大數據來分析和構建用戶畫像,幫助店家來做決策,或者對物流等方面做出合理規劃,從而節省人力、物力成本。反觀劉強東則是打出了一張與馬云完全相反的牌。當馬云正在籌劃用大數據、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來頂替人類員工時候,劉強東一如既往地秉持著一種“情懷”,繼而用人工智能技術來促進人類的就業。
資本取勝還是情懷取勝?最后還是殊途同歸
馬云和劉強東,一個追逐資本優勢,一個同時兼顧資本和情懷。值得注意的是,同樣打著“新零售”的牌子,因為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又恰逢零售業“寒冬”期間,這一次雙方的對決尤為令人期待!不過,從多方面來看,雙方斗到最后只會是殊途同歸。
布到最后,最終的目的還是幫店主進行決策:馬云的做法應該不用多說了,利用攝像頭和物聯網來獲取相關數據,從而進行分析和總結,以達到協助店主制定相關決策的目的,提高店面的整體效率。劉強東則是基于智能手機掃描來獲取貨品等相關數據,繼而通過大數據分析來構建一幅關于貨品、消費者的數據地圖,在推進人類就業的同時幫助他們進行決策。
從最終的目的來講,雖然獲取數據的過程不一樣,但是馬云和劉強東所依靠的核心技術,以及最終的目的都是用一樣的。
所謂的不同打法,更多的是由環境差異所決定:眼下因為對技術和消費者素質的考量,即使是馬云的無人超市“淘咖啡”,也離不了人類員工的從旁協助,像貨品的補充、整理等等。在這方面,劉強東的“百萬便利店”計劃則是從一開始就強調了“人類”存在的必要性。
事實上,雖然我們說馬云追求的是資本,劉強東玩了一把情懷,但是追根究底,這兩種打法的不同更多的還是由現實場景所決定的。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劉強東的主打市場放在了農村這一當下技術、物流體系還尚不完善的區域,而馬云則是將目光瞄準了技術、物流體系更為成熟的城市。從前面提到的技術、物流體系的完善程度,到當地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搭建程度以及可接受的成本,城市的優越環境給予了馬云“無人超市”的落地可行性,而農村的環境則為劉強東添加了額外的限制。因而,雖然打法不一樣,但是馬云和劉強東的做法只能看做一種“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策略。由此,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并不能算是真正的競爭對手,而最終所呈現的也是一種殊途同歸的景象。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