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團隊取得新突破,創新性的為水下機器人加上“吸盤”

韓璐 8年前 (2017-10-08)

如此一來,水下機器人將如同魚類一樣可以吸附在動物或是物體上。

機器人領域,水下機器人市場無疑是一個“大藍海”,引得眾多玩家紛紛跳入。在行業級市場,探測、檢修等等是最為常見的應用,而拍照、探險則是消費級玩家購買水下機器人的動因。

同時,我們可以發現,因為水下的阻力等多種因素,現在的水下機器人多是以螺旋槳推進為前進的動力。而就在最近,北航副教授文力帶領著團隊研發出了一種吸盤,能夠使得水下機器人穩穩地附著在動物或是物體的表面,繼而記錄數據。

北航團隊取得新突破,創新性的為水下機器人加上“吸盤”

在實驗室里,該吸盤能吸在鯊魚皮、玻璃、果汁盒和iPhone上。據悉,文力這一機器人吸盤的靈感來源是印頭魚,一種海洋魚類,通常用頭部的吸盤把自己吸附在鯊魚、海龜等生物身上。在原理設計上,吸盤結合了一個大吸盤和1000個碳纖維小刺,這些小刺在吸盤上呈列排布,可以上下移動來幫助吸盤吸附和脫落,可以幫助吸盤一直吸在魚身上。

文力表示,當前該吸盤能夠承受超過每秒1.5米游速時的力量,以鯊魚為例,縱然其在高速轉彎或是游動,該吸盤都能夠牢牢吸附,從而實現正常操作。

對于此發明,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的Nathan Lepora感到很震驚。他表示:“在水下抓握是很困難的。”所以這種模仿魚類的吸盤也可以很好地維護機器人的水下基礎設施。

這也就意味著,在水下探測、檢修的時候,這一吸盤將能夠幫助水下機器人減少動能的損耗,從而延長續航時間。同時,這一“吸附”功能也讓水下機器人的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

據了解,文力和他的同事已經把吸盤和水下機器人連接到了一起,下一步就是讓這個機器人粘在鯊魚或者海豚身上,然后檢測其在真實世界里的表現能力。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