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提供更快芯片以吸引AI開發者;Drive.ai宣布7月將推無人駕駛打車服務試點計劃
相比于亞馬遜AWS或谷歌云計算服務,微軟推出的該芯片將使得AI模型的圖像處理變得更快。
1、微軟推出Brainwave項目,提供更快芯片吸引AI開發者
日前,微軟推出一個名為Project Brainwave的項目,可以讓微軟數據中心的開發人員使用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s),這種陣列即使被插入服務器之后也可以進行定制。在Build開發者大會上,該芯片首次亮相。
微軟表示,與亞馬遜云計算服務AWS或谷歌云計算服務相比,這些芯片將使AI模型的圖像處理速度更快。另一個優勢在于客戶企業將能夠在本地設置類似技術,而不再局限于在云計算平臺上。
2、Drive.ai宣布7月將推無人駕駛打車服務試點計劃
昨日,硅谷無人駕駛創業公司Drive.ai稱,將于7月在得克薩斯州弗里斯科(Frisco)推出無人駕駛打車服務試點計劃。該公司稱,這個初步的試點計劃將運作6個月,并表示這將是無人駕駛打車服務首次在得克薩斯州的城市街道上公開部署。
Drive.ai創立于2015年,總部設在加利福尼亞州,主要業務是為使用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技術的無人駕駛汽車人工智能(AI)軟件,是無人駕駛技術領域中屈指可數的創業公司之一,其競爭對手包括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Waymo部門、美國打車服務Uber Technologies以及通用汽車和豐田等汽車制造商。
3、新沃爾沃汽車將集成Google地圖應用和助手
昨天,谷歌宣布將在未來幾年內把Google Maps,Assistant和Google Play Store添加到沃爾沃下一代汽車的Sensus信息娛樂系統中。從意義上來講,這也是正在進行的控制汽車主屏幕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去年的I/O大會上,谷歌宣布沃爾沃和奧迪將推出基于Android Nougat 7.0的品牌信息娛樂系統。這為客戶量身定制車內體驗增加了更多選擇。但是,沃爾沃仍然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設計整體信息娛樂體驗,從而讓汽車制造商獲得一些控制權。
4、麻省理工學院自駕車技術僅使用GPS和傳感器進行導航
在自動駕駛領域,為了安全導航,人們需要手動標記的3D地圖。而在日前,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實驗室(CSAIL)改變了這一點——即使在鄉村道路上,他們的系統也可以使用GPS和傳感器數據進行自動駕駛。
該產品是一個被命名為“MapLite”的框架,該框架允許自動駕駛汽車在他們從未駕駛并且缺乏3D地圖的道路上進行操作。MapLite使用簡單的GPS數據和一組觀察道路狀況的傳感器,這些元素一起工作,使測試車輛能夠在馬薩諸塞州Devens多條未鋪砌道路上進行自動駕駛。該車輛能夠可靠地檢測100多英尺之前的道理。
5、AI 算法可準確診斷兒童失明病因 準確率達91%
日前,俄勒岡健康科學大學(OHSU)和馬薩諸塞州總醫院(MGH)的研究人員在《美國醫學會眼科雜志》上也發表了一項成果:他們新開發的一種算法能夠自動檢測導致兒童失明癥的潛在的病變原因,準確率遠高于人類醫生。
這套算法的數據來源于嬰兒在眼科醫生就診時所拍攝的5511張照片。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研究人員將現有的兩種人工智能模型相結合來創建算法,而俄勒岡健康科學大學研究人員用廣泛的參考標準來訓練算法,隨后研究人員就讓算法來區分健康血管和患病血管。該算法可以通過識別嬰兒眼球照片的情況來診斷出是否患有該種疾病,準確率達91%。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