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工智能你需要了解的事
現代人工智能的含義不僅僅是制造機器人,還有更多地方值得我們思考。
人類自古以來就幻想制造出代替人類工作的機器,這是人工智能的起源。我們總是想制造一個越聰明越好的機器人,在著名的科幻大片《機械姬》里,聰明美麗的Ava將人工智能的美妙與危險展現的淋漓盡致。她運用自己的智慧渡過難關,玩弄并且戰勝了操縱她的人類。
未來的機器人與虛擬的Ava有有多大差距?霍金和馬斯克對于人工智能武器的警告,我們又該怎么看待?
要知道,現代人工智能的含義不僅僅是制造機器人,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國內人工智能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一起跟上時代的潮流,了解一下關于人工智能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一、制造熒屏上的智能機器人仍需努力
據一位科學家說,制造像Ava一樣先進的機器人至少還需要25年甚至上百年。西雅圖艾倫人工智能研究所主要負責人Oren Etzioni表示,現實世界與Hollywood熒屏上的差距十分明顯。他說:“我們的機器人現在還不能獨立地做事情,NASA仍然需要遠程控制航天器。”
澳大利亞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的一位人工智能專家Toby Walsh說,制造類似Ava的機器人難點在于硬件。“制造出類似的硬件可能還需要50到100年時間,但是相對而言軟件可能在50年內能制造出來。”
二、科學家預測自動化武器將于近年內投入使用
上周二,數百位科學家和專家署名的公開信上預測,可用于搜索和摧毀目標的自動化武器將很快投入使用。
公開信上提到:“如果某個軍事大國加快了發展(人工智能)武器的步伐,全球軍備競賽將不可避免,技術發展的目標就會變得十分明確:自動化武器將會成為明天的AK47,與核武器不同,它們不需要昂貴而稀缺的原料,并且價格便宜;所以它們能得到廣泛的應用,便于所有的軍事大國進行大規模生產。”
馬斯克更是明確表示,他相信不受控制的人工智能“可能比核武器更危險”??茖W家預測自動化武器將于近年內投入使用,但是他們在阻止這一天的到來,他們呼吁:“禁止使用沒有人類控制的自動化攻擊武器。”
三、人臉識別技術可用于間諜追蹤
紐約康奈爾大學一位計算機科學方面的專家Bart Selman說,人臉識別技術可用于識別目標;與人工識別相比,計算機其實做得更好。該項技術可用于相機在拍攝視頻時,自動追蹤目標。Selman 說:“聽起來有點可怕。”
事實上,人臉識別作為人工智能重要的一部分,已經在生活中大展身手。比如在Facebook人臉識別技術的輔助下,辦案人員能夠將從波士頓查獲的“兒童色情”硬盤上的人與Facebook帳號對應上。有了這樣成功的例子,說明人臉識別技術也可以用于間諜追蹤。
四、現在正是關注高端人工智能的時候
大多數人工智能研究員專注于研究有益于社會進步的技術,例如可使戰場變得更加安全的設備、預防災難或是減少醫療事故。但是在一些人眼里,人工智能對人類構成的威脅甚至超過核武器。日前,包括物理學巨匠斯蒂芬-霍金和PayPal創始人伊隆-馬斯克在內的一群科學家和企業家簽發了一封公開信,承諾確保人工智能研究造福人類。
Etzioni認為,“現在正是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不是將來。”
我們研發的人工智能系統必須做我們希望它們做的事情。很多經濟學家和計算機學家認為非常有必要進行研究,確定如何在讓人工智能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實現最大化的同時減少負面影響,例如加劇不公平和失業。
五、美國主導,中國追擊
美國是軍用和民用人工智能方面的領頭羊。Selman說,但是中國與美國的差距并不是十分明顯。他還說:“他們(中國方面)在科技方面投入人力物力,奮起直追。”
任何軍人都知道他們現在看到的武器也許將來某一天就被用來對付自己,Walsh說。“如果我是中國人,我也會奮起直追。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需要禁令來制止這場軍備競賽。”
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研究計劃局官員并沒有立刻做出回應。但是,據該機構的網站的信息顯示,備受推崇的人工智能計劃為美國軍方提供“越來越多的智力支持。”其中一個計劃旨在提供軟件系統,該計劃通過從照片里提取信息,幫助使用者查找某些問題的答案,例如某人是否在恐怖分子監控名單里,某棟大樓的位置等。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