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人工智能,搜狗“知音”扮演著什么角色?

韓璐 9年前 (2016-08-05)

看語音交互引擎“知音”如何玩轉搜狗的人工智能!

布局人工智能,搜狗“知音”扮演著什么角色?

就在昨日下午,搜狗舉行了一場發布會,正式推出自家的最新產品——語音交互引擎“知音”,這是一款基于深度學習算法的智能語音引擎,具有理解與思考能力。此外,在發布會上,其CTO楊洪濤也首次披露了公司未來8年主要的發展方向。

“知音”到底有多強?

布局人工智能,搜狗“知音”扮演著什么角色?

在現場介紹環節,搜狗語音交互中心負責人王硯峰向我們展示了一項關于“知音”準確率的測試。在今年3月份,搜狗將知音與百度及科大訊飛的語音輸入法放在一起,由北京郵電大學、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擔任評測機構,得出評測結論:搜狗訊飛能力基本持平,整體領先百度。姑且先不論這項測評的相關細節,單從表面的結果來看,搜狗知音的語音識別能力不容小覷。

除此之外,知音還有著其他3個優勢。首先就是語音識別解決了因語速過快導致吞音問題,降低了30%的識別錯誤率,并將語音識別的速度提升了3倍;其次就是支持用戶對錯誤的語音識別進行修正,比如說把“一生”的“一”改為醫院的“醫”,以便系統給出最準確的反饋;最后是支持多輪對話,處理更復雜的用戶交互邏輯,比如說去首都機場,機器會問你“去T1還是T2”,在確定航站樓后,它還會繼續詢問“是出發還是接人”。

“知音”的大用處

布局人工智能,搜狗“知音”扮演著什么角色?

擴大國內語音輸入應用版圖。隨著時代的進步與技術的發展,在信息檢索、文字輸入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拋棄了繁瑣的鍵盤操作,投入語音輸入的懷抱。就比如說目前穩居國內第一大語音輸入法應用的搜狗輸入法,其語音輸入頻次達到每天1.4億次,比一年前增長了55%,并且它的語音識別準確率也已然超過了97%。

除了輸入法,在搜索引擎、社交軟件、物聯網等等方面,也越來越多的運用到了語音識別技術,在此基礎上,搜狗此時推出性能在國內來說較為領先的語音交互引擎知音,如果只是自家內部消化的話,在輸入法、搜索引擎等市場上,搜狗或將會進行再一次的市場擴張,若能夠實現開源的話,除了能夠對知音進行更多的完善,搜狗亦將打造另一種商業模式。

布局人工智能,搜狗“知音”扮演著什么角色?

打入車聯網。此前,在一場針對王硯峰的專訪中,當提及語音識別技術的重要應用方向,他表示:“從當前的產品發展結合技術對于產品體驗的增值方面來看,車內的語音目前是我們覺得最具有價值的。

在2013年,權威電子行業研究機構IMS Research指出,預估至2019年,全球約有55%的新車將具備語音識別功能,而整體車用語音識別市場營收也將由2011年的8,100萬美元,劇增至2019年的1億7,000萬美元。而根據王硯峰的說法,汽車語音識別市場已經開始進入爆發期。雖然市場還尚不成熟,但知音的加入無疑是他們進入車聯網的一大助力,比如說將知音加入旗下應用“搜狗地圖”車載版。

布局人工智能,搜狗“知音”扮演著什么角色?

“知音”背后的人工智能布局

早從2013年開始,搜狗就開始了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根據今年Q2財報來看,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搜狗的凈利潤達到2.2億元人民幣,而此前在4月,搜狗宣布捐贈清華大學1.8億元人民幣,聯合成立“清華大學天工智能計算研究院”,深入開發包含人工智能在內的前沿技術。單單從這兩個數據來看,在人工智能的資金投入上,搜狗可謂是毫不手軟,足可見其對于人工智能的野心之大。

而在發布會上,楊洪濤也首次透露搜狗未來8年的發展方向“自然交互+知識計算”,這其中就深藏了搜狗未來人工智能布局的縮影。那這其中,“知音”又擔任著怎樣的地位呢?

布局人工智能,搜狗“知音”扮演著什么角色?

人機自然交互研究的是人與機器的對話,以及非生命機器對于高級生命人類的理解,賦予機器以智能,使機器成為高級的智能工具。從這其中,我們就可以知道,在對人機自然交互的研究中,“語言”作為社會中最基本的交流媒介,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對于人們來說,口頭交流才是最舒服、最方便的方式。因而,“知音”在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搜夠在自然交互上領域的成就,而在未來,它只會表現的更加智能,能夠更為理解人類。

布局人工智能,搜狗“知音”扮演著什么角色?

知識計算多用于搜索引擎,究其本質就是將人類知識盡可能變成可計算的,使每個普通人在針對某個特定問題時都能獲得相應專家水平的答案,而不是一些只是包含了關鍵詞的網頁。此前,谷歌曾對美國青少年及成年人進行一項調查,調查顯示約有55.5%的人會使用語音搜索,這意味著未來將有更多的人會在使用搜索引擎的時候選擇語音輸入。而我們在語音輸入的時候,只有語音的識別足夠準確,繼而才能讓系統反饋準確的答案,才能發揮知識計算最大的效用。因此,在搜狗知識計算的研究中,語音交互引擎“知音”或許不是最重要的,但對其在實際應用中的輔助作用不可忽視!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