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Tom“翻身”,引領無人駕駛導航技術
隨著智能手機的導航功能不斷強大,全球高端導航品牌TomTom就被打敗了么?事實并不是這樣。
TomTom 是全球高端的導航品牌,二十一世紀之初在歐洲開創。 TomTom的主打產品是個人導航設備,然而這一產品已經進入了一個殘酷的下降階段。隨著價格更低的競爭對手進入日益飽和的市場,價格和利潤率下降。
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以及手機內置傳感器精準度的改善,以及 Google Maps 功能的不斷強大,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再需要這么一個“大塊頭”,智能手機中Apple Maps 也就足矣。人們可能會認為將TomTom 被智能手機打敗了。
但是,隨著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可能用不了多少年人類就不會再自己開車了,TomTom目標是成為自動駕駛汽車導航技術的主要供應商。這將是七年平淡表現之后的大爆發。
Goddijn向路透社記者透露,TomTom的數字化測繪體系結構之所以有了改革,其原因是自動駕駛業務部門贏得了大合同。因此在最近幾個月,分析師上調評價,其股價激增40%。
無人駕駛汽車已經來,而這項技術需要將更多的信息進行綜合,所需要的信息比單純的導航要多很多。它需要知道車道標記線和路邊的精確位置、交通信號燈的高度,以及每個交通標志的含義。所有這些信息對安全駕駛是必不可少的,汽車對某個地區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將其傳感器和計算能力集中在如汽車、行人和騎自行車者等障礙上。有了這些數據就能使開發與無人駕駛汽車相關的軟件更加簡單。
這就是為什么戴姆勒、奧迪和寶馬聯合在一起,將以27億美金的價格購買諾基亞的 Here 地圖。而這也就是為什么 TomTom 公司剛剛與博世(Bosch)簽署了一項協議,前者將為汽車供應商在加州和德國的無人駕駛汽車道路測試提供地圖服務。
TomTom表示,他們花了五年時間研發無人駕駛汽車所需要的地圖。這是一個合乎邏輯的行動:該產業正在迅速走向未來,屆時汽車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工作,而 TomTom 公司則有相關的專業知識做出所需的地圖。
為了準確的模擬無人駕駛的情景,TomTom 公司利用攝像機、雷達和光線探測與測距(LIDAR)套件來操控汽車行駛。汽車將會使用這些傳感器收集的數據,從而確定汽車的位置在一英寸以內的誤差。
TomTom 公司已經作出了加州280號州際公路和德國A81號公路的地圖,博世正在使用這些地圖數據來測試其高速公路上的無人駕駛技術。博世并沒有任何計劃打算從頭研發一輛為消費者而設的無人駕駛汽車,但是他們看到了向汽車制造商提供所需的硬件和軟件的契機。
當然地圖數據的不斷更新也是一個棘手的部分,道路會隨著時間而改變。速度限制被重新修訂、兩旁出現新的建筑物、停止標志改造成交通信號燈。對于一輛汽車而言,它需要依賴于這些數據才能安全地與世界進行交互,數據更新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TomTom 公司正在開發一個系統,借助于汽車上配備的傳感器,汽車可以比較地圖上的數據與它所看到的道路數據。如果有差異則會向公司報告并經過他們的核實,更新的信息就會分發到每一輛道路上的汽車中。畢竟,無人駕駛汽車的判斷能力有限。要制作足夠精確的地圖,無人駕駛汽車才能準確無誤地將你導航至任何想要去的地方。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