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時代,亞馬遜這種商業模式剛剛好
近日,科技巨頭亞馬遜要與家電制造商LG合作,他們打得什么算盤?
近日,LG與亞馬遜宣布就智能家居領域進行合作。具體細節方面,LG表示,他們將把亞馬遜的服務(例如Alexa服務、“Dash”等)植入到自己的產品當中。與此同時,Alexa服務也會支持LG的SmartThinkQ Hub,這樣家電不僅可以實現互通,用戶還可以通過語音識別來控制LG家電。
對于此則消息,有些人不禁疑惑,作為智能家居市場的“局中人”,亞馬遜為什么要給自己樹立一個對手?
亞馬遜與LG這樣合作,互惠互利
據了解,在美國家電市場,LG的整體情況并不是那么的樂觀。以廚具家電市場為例,美國的洗衣機、冰箱、微波爐市場規模都在650億美元左右,LG在洗衣機和冰箱市場的銷售額達到50億美元,但在微波爐市場銷售額僅達到5億多美元,落差懸殊著實有點大。
而說起亞馬遜的智能家居市場,人們第一個想起的一定是智能音箱Echo。Echo搭載了亞馬遜的Alex語音識別技術,躋身全球市場第一名。此外,它的Dash按鈕也可謂一大“神器”,Prime客戶只要按下wifi連結的Dash按鈕,便可從網上訂購衛生紙、洗碗機錠、狗 糧、咖啡等日常生活用品。目前Dash在美國的供應商已經有了150多個品牌,而在英國也已經有了48個合作品牌。Dash一看就知道是“懶癌晚期標配”,前景相當光明。
從LG單方面來看,亞馬遜的語音識別技術可以補上它在智能家居系統的缺漏,畢竟語音識別是智能家居市場的下一個風口。接著,利用亞馬遜智能家居市場的優勢,LG可以以此為突破口,提高自家產品的銷量,從而進一步打開自己在美國的智能家居市場。
而以亞馬遜的視角來看,LG是友不是敵。亞馬遜在智能家居市場靠的還是人工智能技術的開源,通過第三方硬件廠商的加入來開拓市場。LG作為家電制造商巨頭,在世界上的市場份額還是相當不錯的,借助LG的銷量,亞馬遜不僅可以擴大自己的語音識別等市場,還可以收集更多的數據,以對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完善與升級。
合作的最大亮點:背后獨特的商業模式
其實,對于上面的那些內容,相信有些人在看到消息的當時就已經想到了。但是,對于背后的商業運營模式,又有多少人看到了心里?
在此次合作中,亞馬遜下了一手很好的棋。在許多人都認為它在為自己樹立對手的時候,誰又能想到它只是用了一次“迂回策略”:輸出技術以幫助對方產品實現質的飛躍,而在銷量增長的同時,隨著“Dash按鈕”的鋪開,它的電商市場份額又何嘗不會隨之擴大?
事實上,亞馬遜并不是第一個使用該商業模式的企業。
當初,谷歌作為一個搜索引擎巨頭,中途卻不安分的去做手機系統,對于這個轉型相信也不是沒人疑惑過,或許還有人不看好。但事實上,在那些手機生產商要在手機上搭載安卓系統的時候,谷歌會要求其默認瀏覽器為谷歌瀏覽器,而這就導致那些安卓手機用戶成為了谷歌瀏覽器的潛藏用戶,也是一種“迂回策略”。當然,其中谷歌對于手機行業的前瞻性眼光也很重要。
“迂回策略”很好,或為AI時代未來趨勢
看到這里,我們都看出了亞馬遜、谷歌等企業在商業模式上的成功與獨特??v觀國內,這種商業模式也是存在的。
以國內智能家居市場為例。此前,魅族與海爾、阿里巴巴宣布合作,聯手打造國內智能家居生態圈。而這其中,魅族與海爾的聯手就如同前文中亞馬遜與LG,魅族作為技術輸出方,將自身系統加載于海爾家電之中,以實現在手機上對于家電的完全控制。
在鎂客君看來,對于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該商業模式必將是未來的趨勢,至于原因嘛,主要有兩點:
首先是自身發展方向的限制
說到谷歌、亞馬遜、阿里巴巴等企業的時候,我們大多時候都說它們是科技巨頭,從這個稱呼上就可以看出,在發展方向上,它們的定位是科學技術,而不是實業。并且,想跨界發展也是一件相當吃力的事情。但是,從實用性來說,技術是不可能單獨發展的,它必須有所應用才能展現出價值所在。
鑒于這些因素,如果谷歌等科技巨頭要想規劃自己的未來、擴大自己的企業版圖,尋求其他企業的幫助就成了必然。比如這次LG與亞馬遜的合作,亦或是谷歌與老牌汽車制造商福特在無人駕駛汽車上的合作等等。
其次就是市場環境的要求
這個方面主要涉及的是壟斷法,想象一下,目前谷歌等企業正在不斷進行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的收購,這些行為已經讓其站在科技領域的頂峰,而現在這種狀況很令人們擔心壟斷情況的出現。此外,如果此時的科技巨頭們再開拓出其他領域,到那時,市場規則或許將會被其打亂,甚至出現“超級公司”。對于此種狀況,不管是政府,還是同行,甚至是吃瓜群眾,或許都不是他們所喜聞樂見的。
鑒于以上種種,對于想開拓市場的制造商等企業,以及要完善提升技術的科技公司而言,這種模式將是上上之選。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