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紅火背后的理性思考,2017國際服務機器人產業高峰論壇正式落下帷幕
在“啃食”服務機器人市場的同時,我們也需理性看待背后的“隱患”。
9月18日至19日,由中國服務機器人應用及推廣聯盟、中國機械工業國際合作咨詢服務中心聯合南京市人民政府、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南京市商務局、南京市麒麟科技創新園管委會共同主辦的2017國家服務機器人產業高峰論壇在古都南京正式落下帷幕。
從南京出發,服務機器人產業正在蓬勃發展
在人工智能成為熱潮的當下,各個省市都非常注重相關產業的發展,南京自然不例外。主論壇開幕儀式上,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以安從人才、政策等多個方面,說明了南京在服務機器人產業方面的成果和極大優勢。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曉剛則從自己的經歷簡單表述了一下南京服務機器人產業的更迭。他表示,服務機器人等產品與以往的機械產品、控制產品不同,它更能滿足社會生產和人們日常生活的需求。宋曉剛稱,當前服務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需要注意三個點,分別是技術創新、市場和資金支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封錫盛表示,在南京舉辦的國際服務機器人高峰論壇給從事服務機器人事業的產、學、研、用戶單位、投資機構、銷售平臺、政府部門等,提供了一個高水平高效率的交流平臺。
除了表達對于本次論壇的肯定,同期會議還舉行了南京理工特種智能裝備技術研究院、北航和平(南京)機器人研發中心、百度云檢測中心等設立的揭牌儀式。
另外,南理工車聯網技術研發及產業化中心、工業無人機研發中心、智能巡檢機器人、智能反無人機系統等7個項目也在現場舉行了簽約儀式。
服務機器人行業風風火火,但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康力優藍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CEO劉雪楠在現場表示,當前服務機器人所帶來的變化一共有兩個,分別是“智行合一”與“人劍合一”。其中,前者指的是相應的行為和智能的結合,呈現了一種主動式的人工智能,后者則是指服務機器人所擁有了豐富的人性化個性,繼而帶來了更有好的交互。
與此同時,關于服務機器人的當下,上海電氣科學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愛國也做了一個報告分享。他指出,從整體來看,服務機器人行業在當下可以說是紅紅火火——市場不斷擴大、應用場景不斷擴展。不過,王愛國也指出,在這行業紅火的背后,一些問題依舊不容許我們的忽視,比如一直存在的安全隱患以及售后服務問題等等,這其中更多涉及的是一個行業標準的制定。
當然,這些只是一個方面的問題,而從后面多位嘉賓的分享中,我們更加清楚的看到,在帶來良性變革的同時,服務機器人產業當前所面臨的一種急切狀況。
人工智能技術的有待提高、核心技術瓶頸的突破、雙足機器人的研發……在中國服務機器人應用及推廣聯盟執行理事長兼秘書長周京明看來,這些都是當下的行業現狀,同時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在另一方面,用蘇州傲特敏機器人技術服務有限公司CEO瞿衛新話來講,如何打造一款人工智能爆品,如何快速實現產品的落地化則是當前人工智能企業需要考慮的另一個問題。
行業人士集聚一堂,共探服務機器人熱點、難點、痛點
在由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郝玉成主持的《服務機器人熱點、難點、痛點》圓桌對話中。
康力優藍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CEO劉雪楠表示發展的難點在于如何實現高性價比,讓普通人也能用得上智能機器人,而痛點在于很多服務機器人的知識庫還不夠豐富;小覓機器人聯合創始人龐琳勇認為服務機器人的熱點是掃地機器人,難點是機器人的定位和導航;蘇州傲特敏機器人技術服務有限公司CEO瞿衛新覺得人工智能技術與行業應用的結合非常熱,但是現在的技術很難達到人們的要求,包括如何站在用戶的角度將機器人實現落地。
新松機器人投資有限公司產業合作事業部總經理楊冬從投資人的角度出發,認為如何把應用和技術集成為一個有用的產品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江蘇南大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狄敏則認為垂直行業對于服務機器人的需求是熱點,但是現階段人機交互的體驗不佳,如何在應用平臺持續融合人工智能技術,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是難點;南京阿凡達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監黃婷鈺表示現在機器人正在代替惰性的人,但是難點在于未來到底是人類還是機器人占據主導地位;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控制及自動化系教授姚智慧覺得機器人的智能化是一個難點。
另外,隨著服務機器人市場正在快速增長,很多初創公司會猶豫是更關注于一到兩個行業,還是所有行業都要發力? 劉雪楠表示,這種決策取決于公司定位,但是現在需要每個行業都去做開發,因為每個行業都有機會,最終大家的技術也會高度融合到各個領域。
結語
現在,傳統的大型上市公司都開始涉足到服務機器人領域,如劉雪楠所認為,服務機器人三年之內創造的效益就可以裂變??梢灶A見很快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會看到更多小型、中型、甚至是高端的家庭家用機器人。
而行業內的從業者也相信服務機器人的市場容量會成為繼IT、移動互聯網、甚至是智能手機市場后最大的,就像投資人楊冬所說:“不管你喜不喜歡,愿不愿意,這個時代已經朝我們快速走來,做好準備去迎接和機器人共生的時代。“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