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新網銀行存管系統 乾貸網再迎合規新進階

鎂客 7年前 (2018-05-15)

5月14日晚,貴州省中小企業服務集團旗下互聯網金融平臺——乾貸網與四川新網銀行合作的資金銀行存管系統正式上線

網貸機構資金銀行存管是指網貸平臺與銀行業金融機構合作,將自身資金與用戶資金實現隔離管理,規避網貸平臺觸碰投資人資金的規范操作,是《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對網貸平臺的硬性要求。

5月14日晚,貴州省中小企業服務集團旗下互聯網金融平臺——乾貸網與四川新網銀行合作的資金銀行存管系統正式上線,該系統的上線是銀行存管互聯網屬性化的重要一步,是貴州省互聯網金融平臺存管合規、體驗升級的里程碑。系統上線后,用戶將體驗到7*24小時更為專業、高效的互聯網金融服務。

上線新網銀行存管系統 乾貸網再迎合規新進階

乾貸網董事長劉川(左)與新網銀行行長趙衛星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全國第三家互聯網銀行

近年來我們的支付模式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發生變化,新的支付模式開始部分取代銀行卡,如通過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匯集生活中各種卡的支付功能,大大方便了我們的生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

正是在支付模式改變的背景下,加之傳統銀行風險管理、成本及服務難以完全覆蓋中低收入人群和微小企業等因素,以普惠金融為基礎的互聯網銀行應運而生。

乾貸網運營中心總監王顯杰告訴記者,此次與乾貸網合作上線資金存管系統的四川新網銀行就是這樣一家以普惠金融為基礎的互聯網銀行。

新網銀行由新希望集團、小米、紅旗連鎖等知名企業聯合發起,經銀監會批準成立,注冊資本30億元,是繼騰訊微眾銀行、阿里網商銀行之后全國第三家、中西部首家基于互聯網模式運行的民營銀行。

互聯網銀行將成中堅力量

互聯網銀行與傳統銀行有何不同,與傳統銀行模式相比有什么優勢?王顯杰介紹說,通俗來講,互聯網銀行就是把傳統銀行完全搬到互聯網上,實現傳統銀行的所有業務操作。而與傳統銀行最大的區別就是,互聯網銀行不設營業網點、營業柜臺,更加無須財產擔保。

王顯杰繼續介紹說道,互聯網銀行不僅淡化了“錢”的概念,也淡化了“錢”的實體存在,創新了金融業務模式和金融交易方式,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效率。

相比傳統銀行的厚重和復雜,互聯網銀行更能突出互聯網金融的高效特征,通過新網銀行,用戶可以享受到不受時間、地域的3A服務,即能在任何時候(Anytime)、任何地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how)進行存管業務辦理。

總的來看,無論從打破金融壟斷或是改變金融生態來看,互聯網銀行都必將從新生代銀行成為我國銀行業的中堅力量,并逐步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模式,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網銀行存管經驗豐富

王顯杰表示,自2016年5月與貴州銀行合作的資金存管系統上線以來,乾貸網在合規的道路上孜孜前行,此次存管系統的變更是乾貸網從自身發展戰略及用戶體驗出發,作出的慎重決定:

首先,新網銀行的股東——小米本身就涉足金融理財行業,小米旗下的小米金融擁有小米理財、小米保險、小米貸款等多項業務,互聯網金融服務經驗豐富。

其次,新網銀行的研發團隊——懶貓聯銀,是國內知名的網貸資金存管系統服務商。截止目前為止,懶貓聯銀已為新網銀行、中信銀行、上海銀行等多家國內知名的銀行提供資金存管系統技術研發,深得監管和業界的廣泛認可。

然后,新網銀行存管方案符合《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要求,據不完全統計,新網銀行目前已與50余家網貸平臺上線了銀行存管系統,具有成熟的網貸平臺資金存管經驗。

根據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的《關于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網貸機構要與通過測評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資金存管業務。

作為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資金存管標準制定小組成員,新網銀行是率先申請進行測評的十幾家銀行之一,也是極可能成為首批網貸銀行存管“白名單”的銀行。

新存管更快更穩定

流程簡單,服務方便、快捷、高效、可靠,真正7*24小時永不間斷服務,在記者對四川新網銀行的了解中,這些關鍵詞組成了記者對四川新網銀行的第一印象。

乾貸網與四川新網銀行合作的資金存管系統上線后,用戶提現將與充值一樣,不再受限于周末、節假日的限制。能在全年365天24小時的任意時間段進行提現操作,且能實現實時到賬,大大提升了用戶資金的流動性。

據王顯杰介紹,乾貸網與新網銀行合作資金存管系統只是雙方戰略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存管合作更具穩定性,相信新存管的上線會成為用戶投資的全新亮點。

誠如雙方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上趙衛星(新網銀行行長)所說,新網銀行和網貸平臺都很關注用戶的體驗,服務的效率,我們有信心在合作中將這一點做得更好。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