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科銘:用黑客精神重塑風口之下的區塊鏈安全專家

鎂客 7年前 (2018-08-01)

盡管區塊鏈項目的熱度不如之前,但這對真正優秀的區塊鏈項目來說是一件好事。魚龍混雜是大多數新型行業開始時會具有的鮮明特征,但隨著行業...

盡管區塊鏈項目的熱度不如之前,但這對真正優秀的區塊鏈項目來說是一件好事。魚龍混雜是大多數新型行業開始時會具有的鮮明特征,但隨著行業共識逐漸清晰,公眾對行業概念加深了解,真正出色的項目浮出水面?;貧w本質,安全守護,以守護網絡安全為核心,以推動區塊鏈安全平穩發展為主要價值觀,逐漸成為行業的共識。

明哲保身人都可,少年意氣最難得。

從來不缺少傳奇的區塊鏈領域,也有這樣一位充滿少年意氣的創業者。

他是中國最早的黑客少年,7歲開始學習計算機,9歲開始學程序開發和做網站,13歲時,參與了南斯拉夫中美紅客大戰,并創辦全國最為知名的黑客組織之一“黑客力量” 培養了數萬會員,他們都成為國內各大互聯網公司負責安全業務的人才,匯集了中國最優秀的安全資源力量。14歲發布《網絡最菜黑客指南》被奉為中國第一代黑客教程)、《黑客成長日記》、《FreeBSD漏洞規模性攻擊研究》、《公共程控電話漏洞利用》等作品和軟件,為中國最早的黑客導師級人物,以及最早的手機設備與網絡安全漏洞研究者;16歲,開發了一套全球首創的《手機短信息攻擊程序》,針對手機短信漏洞進行安全攻防分析。發布后即引起強烈反響,許多專業媒體雜志轉載刊登,研究員反匯編后的原理分析。被媒體評為“中國最年輕黑客”18歲,參與張向東創辦的3G門戶創業,是3G門戶的創始團隊之一;2011年,開發針對移動互聯網的企業品牌APP制作及管理工具微窩,僅用5分鐘,就拿到了周鴻祎的天使投資。2011年(同年),入選創業家黑馬營,被評為黑馬創業代表人物。成功轉型為互聯網輕年創業家后。參與多個國內早期互聯網網站、WAP、SNS的開發和策劃。曾任多家集團公司IT負責人,策劃國內首個WAP社交網站,首個Web2.0雜志門戶,以及首個SNS數碼網站等。后自主創立了米創網絡(以技術為主導,服務客戶涵蓋房地產、汽車、快時尚、娛樂文化等產業)、KIND等互聯網公司,并獲得奇虎360、多家上市公司CEO、知名基金公司的投資。業務覆蓋數千萬用戶。

陸續涉足了動漫、社交,并將日本LINE卡通設計的模式第一個帶到中國。創辦了全球第一款群聊卡片模式的社交產品KIND,吸引了數千萬會員。項目獲得多家上市公司CEO、基金公司LP的投資。入選福布斯第一屆“中美30歲以下30名創業者”。2014年,受邀去美國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學習硅谷商業經驗。2015年,成為聯想之星TMT學院學員。

30歲,選擇all in 區塊鏈安全,2017年創立區塊鏈安全公司并設立基金會大力推進全球首個區塊鏈安全生態圈的建立,致力于用區塊鏈的思維方式與技術,解決新一代的安全問題。

他是錢科銘,現在他的身份是區塊鏈安全專家、安全鏈生態發展官、星安資本合伙人、鏈云科技創始人。

近日,錢科銘接受記者采訪。

錢科銘:用黑客精神重塑風口之下的區塊鏈安全專家

錢科銘進入區塊鏈,專注做SECC的初衷其實很簡單。最初是在一個區塊鏈飯局,幾個大佬在討論公鏈的一些系統架構問題,當中就拋出了不少會影響幣價歸零的觀點,其中最尖銳的當屬安全問題。

事實也的確如此。

從2013年的Mt.Gox,到2016年最大的事故DAO,再到最近的Coincheck,盜幣的規模和數量都以指數級增長。有數據顯示,近三年來,交易所被盜的損失約8.64億美元,而2018年剛剛過半,由于安全問題引發的損失就高達5億美元,超過了前兩年的總和。

這也觸動了錢科銘。“我們發現任何一個漏洞都會導致幣價大跌,但要防御這些問題,不是簡單地把表層漏洞修復就可以解決的。就像你家門被人“光顧”了,不是簡單換把鎖下次就沒人來了,而是需要一套更智能更科學的安保方案。”

憑借其對區塊鏈安全生態的獨道見解,錢科銘向區塊鏈企業用戶和個人用戶提供軍工級網絡安全解決方案,致力于成為全球獨家的芯片級軟硬件錢包解決方案商。公司擁有4個獨立業務線,團隊分布三個國家地區,擁有兩個安全實驗室。

“我們把數年累積的世界頂尖安全的底層和前沿研究融入到區塊鏈業務中,去解決最核心的系統結構安全問題,并且用安全鏈去激勵更有智慧的黑客社群參與到里面。”

少年意氣已經有了現實注腳。

不要以為SECC是一家提供區塊鏈解決方案的第三方公司,或者是一家安全產品公司。錢科銘的目標,比這個更有想象力。

SECC作為全球區塊鏈的安防守護者,用來數據存儲、帶寬、計算能力的使用,安全需求、解決方案需求等服務的交易與支付,進而使得交易與用戶信息的安全得到更有效的保障。另外,首次通過社區制度把白帽子、安全組織的關系重新塑造,從經濟底層上升級區塊鏈安全的生態結構,真正解決各行業未來遭遇的安全危機。為區塊鏈的信息安全和網絡安全行業的發展,不斷尋找更好的答案。

“我希望在這個行業變遷史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