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的春運已至,人工智能在火車站有何妙招?
在春運,利用人工智能提高各方面的效率才是重中之重。
此前,國家發改委、交通部等部門預測,2017年全國春運旅客發送量將達到29.78億人次,比上年增長2.2%。其中,鐵路發送旅客量將創歷史新高,達到3.56億人次,同比增長9.7%,較2002年激增近200%。此外,再加上春運提前、預售期縮短以及可能出現的拉尼娜天氣等因素,也就不難怪今年是“史上最難搶票年”了。這一切都在提醒人們搶票要趕早,尤其是北上廣等熱門城市,往往開售還沒一分鐘,車票就已所剩不多了。
對此,為了改善春運壓力,12306找上了阿里云,并免去了購票驗證圖的關卡,在措施施行后,12306的后臺較之往年明顯不卡了,只不過,“一票難求”的狀況依舊存在?,F如今,人工智能已經成了年度熱詞之一,在繁忙的鐵路春運中,它又可發揮怎樣的作用?
搶票難!車票需合理分配
雖說每年的春運現場就是一場大災難,不過,跟搶票比起來,那還真不算什么,想想之前鎂客君幫同學搶票,好不容易登上了12306,僅僅不到一分鐘,滿屏就找不到一絲綠色了,簡直不忍回顧。
這年頭,連網上買票都要“你爭我搶”,更何況那些以老人和打工者為主的需要到售票點購票的人們,他們之中有些人只能守候在售票點等那幾張退票。隨著互聯網普及范圍的擴大,這種不平衡現象愈加嚴重。
面對此種情況,人工智能還是有著解決方案的。借助于對歷年大數據的搜集和分析,人工智能系統可以對即將到來的春運作出預估。這可不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個預估,在這份數據中,必須包括高峰時間段、各車型兩種購票方式的比例、余票查詢的高頻時間等等。
基于高峰時間段的數據,鐵路總局可以對之后的發車情況作出一個調整,看看是增加列次還是增加車廂較為合理,以此對車票的發售張數和班次進行調整。而根據各車型在兩種購票方式的占比,12306可以對車票進行調節分配,如綠皮火車,一般情況下,其所乘人員的車票多是在售票點購買,網絡購票的比例相對較少,此時,12306就可以將車票劃分為兩部分,以緩解人們一部分購票壓力,當然,在臨發車的前幾天,所有余票都將兩面開放。另外,依據人們查詢余票的高頻時間,12306可以適當對售票時間進行調整。以在售票點買票的人為例,到了售票點,他們往往第一句問的就是“**號從**到**的票開始賣了嗎?”這時候,運氣好的人能買到票,運氣不好的人就得記住開售的時間下次再來。對事件進行靈活的變動之后,多數人就能順利買到票,而不是一天天算著買票的日子,或是記錯日子后苦苦的等退票。
安檢堵!流程需簡化
除開搶票,過安檢也可謂是春運一大苦!早早的到了車站,穿越人流來到檢票口,滿眼望去,等待安檢的隊伍已經排到了樓梯口,自己只能跟在隊伍后面龜速前進,看著時間流逝。
為了緩解安檢處的人流堵塞情況,一部分火車站已經開通了“人臉識別”安檢新形式。利用人臉識別技術,人們不必等待人工核對票務信息和身份,只需刷一下臉就可完成驗證,據親身體驗過的人表示,信息核實的效率是大大提高了。
然而,除了信息核對那一塊,最難啃的骨頭就是行李安檢的那一步了。走到機器前,人們需要先行卸下身上的大包小包,然后將它們一個一個的搬上傳輸帶,過關之后,又得在出口那里將大包小包再次掛到身上,在這過程中,人們都是不堪其苦,行李出口堵塞的情況也是常有發生,尤其是客流量大的節假日期間,大大拉低了安檢效率。
面對此情況,車站何不打造一條地面安檢傳輸帶?傳輸帶兩側皆設有扶欄,扶欄中裝載了一種堪稱“透視眼”的視覺傳感器,可以對行李和人本身直接進行安檢。比如此前麻省理工學院研發的一種微波攝像機,其可以發射微波脈沖對物體進行識別追蹤,并利用計算機成像技術生成3D透視圖像。由此一來,人們只需正常帶著行李走上傳輸帶即可,不僅可以避免那微乎其微的輻射,也提高了安檢的效率,讓一切變得井然有序。
作為年度熱門之一,人工智能已經滲透到了生活的多方多面,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而對于每年的春運,搶票和安檢都是最艱難的部分,只要上了車,之后的流程就快的多了。不過,為了以防萬一,鐵道部門最好利用大數據對各車次的運行情況作出一個合理安排,避免火車晚點現象的出現,另外,或許也可以在出站處安裝一個人臉識別系統,加快人員的流動。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