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祎怒懟偽生態刷了屏,但更應關注的是華為終端“全都要”的野心和邊界
以華為今天的品牌口碑、研發實力和資本儲備,該公司進入任何一個行業都可謂“狼來了”。
6月23日,“生態這個詞被某一位賈先生給弄壞了,現在大家都不敢說生態這個詞了。我一直認為賈先生的生態是假生態,因為生態不是一家公司的七八個事業部就能做出來的,那叫產業鏈。生態是在你創造一個環境里,有大的合作伙伴,有小的開發者,就像有大樹有小草,有喬木有灌木。大家都能夠茁壯成長。”
快人快語的紅衣教主周鴻祎在DigiX2018華為終端·全球合作伙伴及開發者大會上的一席話,成為這幾天互聯網刷屏級的熱門話題,其作用頗有些類似于羅永浩在其手機發布會上捧紅科大訊飛的語音一樣。相比之下,人們似乎忘記了華為終端在DigiX2018上釋放出來的大“野心”:不止于手機平板PC等產品,而是要打造全場景智慧生態。
不止于手機,華為終端“全都要”
過去在互聯網領域,投資人們總是會問創業者,“BAT會做你做的項目嗎?”現在人們討論最多的,一定程度上變成了“華為會造汽車嗎?”“華為會做電視嗎?”“華為會生產家電嗎?”……在極客網看來,這樣的“擔憂”并非杞人憂天,以華為今天的品牌口碑、研發實力和資本儲備,該公司進入任何一個行業都可謂“狼來了”。
在DigiX2018,華為消費者業務(通常稱為華為終端)CEO余承東“一不小心”就表露了華為“全都要”的“野心”,發布了華為的全場景智慧生態戰略。余承東認為,全場景的數字化革命即將到來,手機將作為生態的主入口,而平板、PC、穿戴設備、電視等將作為輔入口,來控制照明、安防、影音等泛IoT硬件,構建一個新的合作生態。
顧名思義,所謂全場景智慧生態,極客網認為就是圍繞人的數字生活全場景——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娛樂休閑;無論是辦公室還是家庭里——華為都要攜其自身或者生態伙伴的產品去覆蓋,最終達到華為產品或服務(系統或平臺)inside everything的目的。
“華為智選”先行,智能家居迎重量級選手
熟悉小米手機+IoT生態鏈模式的人都知道,小米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一直深陷“什么都要做,可能什么都做不好”的詬病,迫使該公司獨立出米家品牌,去承載幾大核心產品之外的由生態鏈企業研制的產品。有此前車之鑒,華為終端在DigiX2018上推出了“華為智選”,有區分,也更具象地亮出了智能家居招牌。
在極客網看來,華為智選其實是華為智能生態HiLink的升級版——前者更偏產品品牌,后者側重底層連接,前者對消費者友好,后者對開發者友好。這一升級表明,華為已經意識到經過HiLink時期的后臺籌備后,是時候通過華為智選站在前臺和消費者面對面了。而智能家居,是目前肉眼可見的巨大增量市場。
這是符合市場邏輯的,在剛剛過去的2018亞洲消費電子展上,連續數年跟蹤報道后極客網得出了“AI+IoT大潮全面來襲”的結論,針對to C市場的人工智能、智能家居、物聯網來到了最美妙的時刻,肩負華為to C業務的華為終端不會錯過這個機會。這也意味著,阿里巴巴、百度、小米、科大訊飛,乃至蘇寧、京東等目前中國市場上的智能家居主流玩家,正式迎來了華為這個重量級選手。
出手不凡,但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很關鍵
長期關注華為的人或許都知道,當華為召開發布會宣布某一動作時,其通常都是已做好充分準備或積累多時了的,一旦啟動往往會勢如破竹。比如在這次的全場景智慧生態戰略和華為智選背后,是華為終端在手機、平板PC、IoT的研發、平臺和產品層面的水到渠成、順勢而為。例如華為手機去年銷量已超1.5億部,華為終端的云服務全球注冊用戶已超4億,華為全球注冊開發者數量已超45萬……這些是華為喊出建設全場景智慧生態而獲得周鴻祎站臺支持(而不是diss)的基礎。
即便如此,針對新提出來的全場景智慧生態戰略,華為還是宣布了大動作,包括全面推行耀星計劃,每年拿出10億元補貼助力開發者創新智慧服務;成立DiGiX創新工作室并為全球泛IoT硬件開發者的“方舟計劃”。其HiLink生態,預計今年底將會引入70多個品類的500多款智能家電產品,在全國1000多家零售體驗店銷售。
大手筆投入呈上一個強大的華為智選也許會讓華為終端鐵粉感到欣慰,畢竟一站式獲得全場景智慧生態體驗是令人向往的愿景——小米不遺余力孵化生態鏈企業做出上百種產品目的也在于此。但在B端,華為終端還是要向生態伙伴明確自己的邊界,確保有所為有所不為,同時理性的C端消費者也不見得會相信華為是萬能的。從華為商城目前上線的產品布局來看,華為還是堅持了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自家的智慧產品主要是手機+平板&PC+智能穿戴+智能家居底層(路由、盒子、WiFi),生態產品全部由第三方提供,包括照明、清潔、安防、健康、影音等。
這是一個顯著區別于小米模式的生態,更類似周鴻祎所說的“生態是在你創造一個環境里,有大的合作伙伴,有小的開發者,就像有大樹有小草,有喬木有灌木。大家都能夠茁壯成長。”在極客網看來,這是華為全場景智慧生態戰略可以長期堅持并宣揚的核心標簽——除核心入口外,只做底層和賦能,上層應用交給專業選手。采用這條截然不同于小米的道路,華為同樣可以實現“全都要”的目標,也比較符合華為整體公司的一貫做派。
當然,科技日新月異,商業世界誘惑多多,華為終端能否始終如一地堅守邊界誰都不敢妄下判斷。尤其是,對于華為終端這么一個云服務用戶超過4億,開發者數量超過45萬的“巨無霸”來說,某種程度上它已經是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而互聯網公司注定是沒有邊界的——在用戶即資產的邏輯下,一切有助于愉悅用戶的產品和業務,都是它們必爭。尤其是,當入口級產品發生劇烈變化時,很難有哪家互聯網公司能夠保持鎮定,正如它們前赴后繼做手機、造汽車一樣。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