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中國電信與華為成立BJIC:里程碑式的合作,通信產業大覺醒
最近一段時間的中國互聯網圈,區塊鏈異?;鸨?,大大小小的互聯網企業都宣布入局,更有甚至放言要ALL IN。
最近一段時間的中國互聯網圈,區塊鏈異?;鸨?,大大小小的互聯網企業都宣布入局,更有甚至放言要ALL IN。這一“躁動”現象被多家媒體解讀為互聯網江湖的集體焦慮——在走過20多年的跨越式發展后,互聯網“沖浪者”們重新站在了思考前途命運的十字路口。
其實焦慮的不只有互聯網圈,遠在西班牙巴塞羅那的2018移動通信世界大會(以下簡稱MWC2018)現場,通信產業的從業者們也表現出了類似的躁動與焦慮——躁動的是5G這個世紀性的網絡大變革浪潮已經到來,焦慮的是該怎么去迎接這個將要決定下一個十年全球數字經濟格局的新東西。
于是,運營商、ICT設備廠商、芯片制造企業、軟件應用服務商等通信產業鏈各環節的玩家都積極地行動了起來,在一聲聲轉型升級的吶喊、一次次跨界突破的交流、一場場產品方案的發布背后,謀劃勾勒著未來的前途命運。這其中,最讓筆者印象深刻的當屬中國電信與華為的深度“聯姻”——雙方通過成立商業聯合創新中心(以下簡稱BJIC),將運營商與設備商的合作關系推向了一個里程碑式的新階段,昭示著通信產業已迎來大覺醒。
從買賣設備到“生態魔方”,打造命運共同體
2月27日,當中國電信董事長楊杰與華為輪值CEO徐直軍親自出席站臺,共同宣布成立BJIC,合力打造差異化的創新產品與解決方案時,MWC2018當日的頭條誕生了。據雙方介紹,BJIC將以用戶需求和商業場景為源頭進行產品和解決方案創新,雙方共同投入產品和解決方案的開發、驗證和上市,以縮短新產品的上線周期,實現雙贏。
雙方高度評價了這一合作。楊杰表示,“中國電信致力于做領先的綜合智能信息服務運營商,與產業各方一道,構建共享共贏共創價值的‘生態魔方’。中國電信與華為公司合作成立BJIC,正是基于‘生態魔方’合作共贏理念進行的一次積極有益的探索。BJIC的目標是積極創新商業模式,實現用戶規??焖偕狭?、業務價值快速變現。”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稱,“中國電信和華為改變過去的合作模式,采取創新的建設性的全面合作方式面向未來,天翼云就是很好的探索,已經進入發展正軌。華為與中國電信從原來賣設備的合作方式,走向商業聯合創新的新合作模式,就是我們今天向全球發布成立BJIC的設想。”
兩位通信產業大佬的發言,精當地總結了此次合作的因由及意義,簡言之,雙方將從買賣設備邁向生態盟友關系,用時下最流行的話語就是:打造一個命運共同體。這,毫無疑問改變了通信行業傳統的產業合作模式,是通信產業合作上的又一次重大升級和突破。
從“戀愛”到“結婚”,運營商和設備商為何要“在一起”?
據筆者耳聞,這次合作已被不少業內人士幽默地形容為從“戀愛”到“結婚”,運營商和設備商終于“在一起”了。那么問題來了,走過三十年的傳統合作關系后,通信產業最重要的兩股代表力量為何要在一起?其實答案就蘊含在楊杰與徐直軍的發言當中。筆者歸納總結發現有以下兩大主因:
1、通信信息網絡技術催生新業態、新商業模式,這要求通信信息產業的合作從產業鏈演變成生態圈。
從4G到4.5G,再到未來已來的5G,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是,移動通信信息網絡上的應用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已經從以前非常單一的語音、短信發展到無所不包的數字生活大爆炸。過去,移動通信網絡主要解決的是人與人的聯接,已催生了BAT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的迅速崛起和全面繁榮?,F在,更先進的移動通信網絡為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物與物的聯接打下了底層基礎,而上層的企業級、行業級應用,則幾乎還是一片空白,亟待大家攜手去開發。
因此,不管是基于物聯網絡建網組網的復雜性,還是基于物聯網絡上潛在業務的多樣性和挑戰性,都呼喚運營商和設備商更早地緊密合作,像當初開啟B2C為主的語音和短信業務那樣,重新探索B2B物聯層面的新業態、新商業模式。而這,顯然不是運營商或設備商獨立能夠完成的,必須形成生態合力。正如楊杰所言,“縱觀信息通信的發展,在科技進步模式創新的推動下,產業鏈已演變成生態圈,產業各方靈活優勢互補,不斷形成新的業態新的組合,我們把他形象的稱為‘生態魔方’。”
2、整個電信行業處于一個各方都不滿意不健康的狀態,過時的合作、協同方式不足以支撐電信產業面向未來,聯合創新勢在必行。
快人快語的徐直軍則一針見血地指出,當前電信產業鏈里面端到端的各方都處于不滿意、不健康的狀態——消費者嫌價格高且體驗不好,政府要求運營商提速降費,運營商迫于成本壓力又壓縮設備商的價格……運營商和設備商必須改變過去的合作模式、合作方式,要從原來的買賣設備走向聯合創新,否則就不足以應對“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這一變革浪潮對產業鏈各方帶來的挑戰。
對于造成不滿意、不健康的原因,徐直軍表示,“過去幾十年上百年來我們更多的是構建一個標準,基于這個標準,讓設備商去開發生產產品,運營商基于這個標準去測試去招標,最終投入使用。從華為來看我們開發的產品100%滿足標準,但真正投入到市場使用時,能夠用到40%就已經不錯了,也就是說有百分之幾十的開發力量是浪費的;而且真正在投入市場使用時,也許還不是客戶、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東西。”
實際上,長期關注通信和互聯網發展就不難發現,這些年互聯網科技企業站在通信產業的肩膀上做出了更大的企業價值(市值)、獲得了更好的用戶口碑,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組織及合作模式的創新——生態、平臺幾乎成為它們的座右銘。面向未來,領先互聯網企業紛紛向企業、行業綜合數字服務商邁進,在云、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層面高歌猛進,OTT之勢繼續延續,不由得運營商不做出改變、嚴陣以待、謀劃未來。
通信產業大覺醒,“生態魔方”能帶來什么改變?
當然,必須指出的是,運營商作為基礎服務商,其擔負的是公共服務和商業企業雙重角色,其創新或變革方式并不如互聯網那么輕松、任性。最簡單的例子,互聯網企業可以隨意停服一款不再主流的應用,而只需發布一紙通告,但運營商只要還有少量2G用戶在線,也不能停止該網絡服務而強制他們升級。當然,這些年運營商被OTT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于自身——包括組織架構、業務模式、整合能力等。此番中國電信和華為率先結盟形成“生態魔方”,它們能帶來哪些改變呢?
能成多大事,首先還得看合作方式及力度。中國電信副總經理高同慶在整體介紹BJIC時說,“BJIC將會是一個實體,一個研發的實體、一個實施的實體、一個合作的實體。通過BJIC,能夠真正讓兩個公司的動作統一,面向客戶,快速實施我們的戰略。”他分四個方面闡釋了雙方合作的獨特性:
第一,面向商業用戶,共同服務用戶,服務客戶。即從以往的B2B2B(華為-中國電信-客戶)或B2B2C(華為-中國電信-用戶),直接演化為B2B或B2C。第二,打通技術到商業,實現端到端的流程。這個流程不再是一個中長的流程,而是一個面向客戶的快速響應的、一個真正的敏捷的流程。第三,真正實現產品業務端到端的、完全領先的開發和流程的建立。第四,快速建立差異化優勢,并且讓這種優勢不斷保持和迭代,真正能夠贏得發展先機。
從中可見,付諸實體、深度耦合的合作方式,讓這個生態魔方的確顯得與眾不同、前所未見。套用互聯網圈流行的話語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者說“把半條命交給對方”。這種合作方式上的大膽嘗試與創新,堪稱通信產業的大覺醒——它們終于用互聯網式的創新思維去玩轉產業了!
再看具體的業務層面。高同慶稱,聯合創新初期聚焦在智慧家庭、云網融合、物聯網、5G四大業務方向,未來幾年根據行業需求與技術發展擴展到更多領域。熟悉行業的人不難發現,這四大一期業務方向有一個共同點,即更側重人與物、物與物的聯接,業務落地和變現的場景不再是個人與個人聯接,而主要集中到于家庭、企業、行業等to B層面——這些都被稱為是以5G為代表的下一個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增長領域,可見雙方已號準了脈搏。
在上一篇文章(《2018 MWC沒有5G手機,但華為5G商用產品打開了更廣闊的世界》)筆者提到,“BAT的成功離不開3G、4G的助力,它們將人與人的連接發揮到了極致。而在5G時代,人與物、物與物的聯接將成為主要戰場,單純的產業鏈上下游關系已經不足以滿足各自的發展訴求,開放共贏的生態才是制勝的關鍵——這,提供了數字經濟格局改寫的可能性。”此次中國電信和華為深度聯姻,像極了對這一趨勢的完美注腳。我們期待中國通信產業在支撐了中國互聯網的黃金歲月后續寫輝煌,再創一個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