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腦匯:網購大潮站住腳,實體店屹立不倒
近年來,網上購物的規模以100%以上的超速度迅猛發展,對傳統零售渠道形成了一定沖擊。
北京三里屯
上圖是一個繁華的商業街區——北京三里屯。
這里云集了眾多的時尚大牌、誘人美食,以及濃厚的酒吧文化,讓許多青年男女流連忘返??梢哉f三里屯是一個逛街消費、拍照游玩的絕佳去處。
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利用閑暇時間在三里屯消遣,滿足自己的小心愿
三里屯酒吧
從這樣一個包羅萬象的商業區,滿足了人們日常出行需求,同時也大大促進消費,培養線下體驗、消費的習慣。
而與之呈鮮明對比的就是網上購物。近年來,網上購物的規模以100%以上的超速度迅猛發展,對傳統零售渠道形成了一定沖擊。不可否認,網上購物這種商品流通方式以其便捷、價廉、時尚等特點贏得了越來越多的網民認可。
網購的習慣已根深蒂固
1987至1998年,是我國網上購物的萌芽期。1987年9月20日,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飄洋過海,飛向世界,揭開了中國使用互聯網的序幕。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互聯網開始在中國迅速發展,年增長率高達200%。但上網用戶基數較小。直到1998年底,僅為210萬人。
1998年3月,我國第一筆互聯網網上交易成功。標志著網上購物在中國的興起。
1999至2001年,是我國網上購物的導入期。
1999年3月,首批B2C網站正式開通,網上購物開始進入專業化階段。因此,人們一般把1999年稱為“網上購物元年”。2001年底,我國互聯網用戶數增長為3370萬網上購物的實際交易額僅為6億元人民幣。購物的網民約占互聯網用戶總數的6%左右。
2002年至今,是我國網上購物的井噴期。我國參與網上購物的網民數量不斷攀升。
據2006年中國互聯網年度報告數據顯示,全國網民已激增至1.2億以上。其中超過3000萬人習慣網購。
B2C的電商模式已經發育成熟
我國互聯網滲透逐步加深的勢頭不可逆轉,網絡購物供需面持續積極向好,這些都將推動網絡購物在未來較長時間實現較為穩健的增長。
而當我們在標榜網購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無限便利享受的同時,我們是否思考過目前實體店的意義究竟如何?實體店究竟能為我們帶來多少不一樣的沖擊?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下,實體店究竟要何去何從?是否就此消逝?還是及時轉型,涅槃重生?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首先從日常生活中下手。只要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如今的生活依附于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這讓人們改變了許多在生活和消費上的習慣。例如我們不再懷揣大把的現金,改為微信、支付寶付款,只需要打開手機,掃一掃即可付款。同時,各平臺為了培養人們的消費習慣,不斷推出各種眼花繚亂的優惠福利政策,以滿足人們“占到便宜”這樣的心理,從而使得掃碼支付方式可以大肆推行。
微信掃碼支付
既然掃碼支付成為當下主流消費付款方式,那么究竟是什么讓這種方式變得如此普遍?人們究竟基于某種需求呢?我想答案應該就是:人們需要出行,需要走出家門。既然走出家門,就免不了會消費。既然互聯網要在這頓大餐中分一份羹,掃碼支付方式也就順理成章地滿足人們的需求。
而這一連串的問題與答案,落在最根本的一句話:人們需要出行。
人不會一直在一個狹小的室內空間永久居住,人需要出行。這對文化的傳播顯得異常重要,從古至今,“閉關政策”就不是一種好的方式,我們需要了解不同的文明,并融會貫通,最后逐步發展,形成氣候。
實體店就是這樣孕育而生的。一個商業區,有源源不斷的商戶入駐,彼此相互溝通,產生新的商業機遇,繼而蓬勃發展。
百腦匯北京旗艦店
而百腦匯北京旗艦店正是如此,作為一個老牌的數碼大賣場,你可以叫它“電腦城”、“電子大賣場”,人們對它的看法不一,但是數年過去,百腦匯依舊屹立不倒,真可謂實體店中的常青樹。
雖然網購大潮一波比一波洶涌,但百腦匯依舊像參天大樹般站得住腳。這不僅是人們對出行的重視,也是百腦匯自身的品牌力量的強大。
近些年來,百腦匯除了經營數碼產品以外,在異業合作上也是如火如荼。在這座電子大賣場中,涵蓋了吃喝玩樂等等娛樂設施,讓百腦匯不僅僅成為人們口中“賣電腦的”,而是即將發展為成熟豐富的商業區。
百腦匯的潮汕美食餐廳
街邊的咖啡店,夏季解暑擔當
電玩、網吧、臺球廳,娛樂設施一應俱全
燈火霓虹的舞廳,結交廣泛的朋友
我們回到最開始提到的三里屯,那里亦是如此。二者皆發展為多元化品牌商業區,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在這里駐足,形成良性發展趨勢。當然也有更多值得我們稱贊,經營良好的商圈,再此小編就不一一贅述了。由此可見,百腦匯憑借多年的穩扎穩打,依然在網購大潮中保持者最佳狀態。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