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大象、頭條Lark,為什么小巨頭都要做自己的IM?
對于隱私的問題,不只是消費者在關注,企業也在做出新的選擇。
最近一段時間,關于隱私的話題在不斷地撩撥網友們的神經。李彥宏一句“多數情況下,中國人愿意用隱私交換便捷性”的大實話引發許多網友的抨擊,蘋果iCloud、Facebook先后曝出數據隱私問題,特別是Facebook更是因此遭遇了史上最嚴重的信任危機。中國用戶對于隱私問題也變得越來越關注,不只是消費者,企業也在做出新的選擇。
企業都在看好自己的后花園
今年初,吉利董事長李書福的一席話引發了行業關注,原話是這樣說的:“馬化騰肯定天天在看我們的微信。因為他都可以看的,隨便看,這些問題非常大。我是比較苦惱的,因為(擔心)我們很多商業上的秘密總是暴露在人家的眼前。”騰訊在第一時間針對此進行了回應,強調其不會侵犯用戶隱私,不會存儲和分析用戶聊天記錄。
不過,部分企業對微信還是心有余悸,說到底,就是防人之心不可無的心態。事實上,企業對微信的擔心,更多還是微信不利于管理,比如很容易通過截圖等形式泄露公司安全,卻不可追查;甚至將公司絕密商務資料不小心發到了公共群,前段時間知名天使投資人徐小平的私密微信群聊天被截圖泄露,就體現出微信容易泄露機密的問題。
正是因為此,一些企業不讓員工將微信用于工作。早在2015年,360給全體員工發送內部郵件,禁止員工使用微信討論工作,要求內部所有的微信工作群48小時內解散,只能使用藍信或者WhatsApp,否則就會遭到罰款等處罰。有意思的是,最早禁止員工用微信的則是京東,2013年京東就以要“更好地保護公司、用戶和合作伙伴的信息安全”,要求員工使用IM(移動即時通訊)工具時只能選擇易信,不能再使用其他的移動通訊工具,當時京東尚未獲得騰訊投資,現在京東員工已經用上了自有IM工具咚咚。
這也是微信推出企業微信的目的——企業微信可以專注于企業IM,將工作與生活嚴格隔離,進而避免了許多企業擔心的問題。在我看來,企業IM堪稱企業的后花園,它不只是業務流程和管理模式的載體,也承載著最多的企業商業機密,所以,企業IM只有企業員工才能用,360、京東等巨頭提出嚴苛要求完全可以理解。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個歷史橋段:著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巖的破產,直接原因是實業家盛宣懷的致命一擊,盛宣懷通過電報對胡雪巖一切調款活動了如指掌,最終通過擠兌讓后者的阜康銀行直接倒閉,資金鏈斷裂,一個商業帝國就此崩塌。或許是不想讓類似的事情重演,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企業家對公司員工通信協同的基礎工具,也就是企業社交平臺,變得十分謹慎,甚至一些企業選擇自主研發企業IM專門用于內部員工溝通。
不過,現在情況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有人打開花園有人圈建圍墻
中國企業對“后花園”的態度,一直隨著時代,以及公司業務和規模的變化而改變。
最初,企業結合成本考慮,內部溝通主要用座機、飛信、QQ等公司,那時候信息化基本就被等同于電子化,比如excel替換了紙質表格,與流程、管理、效率等等關系不大,只要能夠溝通就可以了,沒有信息安全的訴求;
在金蝶、用友等企業辦公軟件逐步普及后,企業部分工作環節如進銷存、財務管理率先信息化,而在IM上則是尊重員工的習慣,主要是應用微信等工具,這個過程雖然催生了金蝶等上市公司,不過,中國卻沒有像美國那樣誕生Salesforce這樣的超級巨頭。
在發現微信等生活社交平臺的短板后,阿里釘釘、金蝶云之家等平臺出現,專注于解決企業辦公溝通需求,不只是提供更加私密安全可控的溝通協作平臺,同時整合了大量的企業流程、管理、人事、SaaS等服務,甚至釘釘還做起了考勤打卡機等企業智能硬件。目前,阿里釘釘已經有超過500萬家企業客戶,以及超過1億用戶。
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像京東、百度這樣來研發自己的企業IM,都是不現實也沒有必要的。事實上,目前互聯網巨頭中,與阿里沒有資本關系的今日頭條、滴滴都已與釘釘進行深度合作,百度此前主要用百度HI這款曾經想要與QQ競爭的工具,目前百度視頻等部門已轉到釘釘。京東不再只用自主研發的咚咚,而是開始嘗試企業微信——或許是因為和騰訊有戰略合作關系。不過,有意思的是,根據網友爆料,騰訊目前已經有部門在使用釘釘。
當然,也有一些巨頭反其道而行之。比如今日頭條,目前雖然在用釘釘,卻有著自己的打算,它投資了石墨文檔協作、Tower等SaaS平臺,去年11月初開始在全公司推行一款內部孵化的名叫Lark的及時通訊產品,用作員工間的日常工作溝通,今日頭條這樣做是因為有能力來結合公司流程進行定制,Lark出品方是今日頭條的工程效率部,從名字可窺一斑。當然,不排除今日頭條未來將Lark開放進軍企業IM市場,事實上釘釘就是阿里生態體系管理經驗的一個輸出,比如人事管理模塊。再比如最近因為收購摩拜單車而占據頭條的美團,也研發了自主企業IM產品大象??梢哉f,他們對自己的后花園很謹慎,從原來的開放,到現在的圈建圍墻——未來還可能再度開放。
為什么企業對后花園如此糾結?
有的企業最初是開放自家后花園的,后來走向了封閉;也有企業是相反,從封閉走向了開放,敢于接入第三方企業IM工具。企業對后花園如此糾結,原因是什么?
表面上來看,做一款IM技術并不復雜,它只是一個消息應用,有成熟的框架。不過,企業IM承載的不只是溝通通信,而是企業流程協作,它是一個企業的生產工具。一個公司,不同業務條線、不同業務場景、甚至在不同階段,都有著不同的流程和管理模式,鑒于此,就必須要有足夠強的定制,才能讓工具更好地適配公司的流程管理,提高生產效率,這是今日頭條們研發自有IM的原因,也是京東、百度們嘗試第三方平臺的原因。
當一家公司成長到足夠規模后就有能力給自己量身定制一套系統,甚至最后將其轉化為業務。比如今日頭條、美團,在壯大過程中業務越來越龐雜,人員越來越多,管理越來越復雜——今日頭條銷售都已超過1萬人,這時候完全依靠第三方已不能滿足公司業務效率,所以今日頭條要成立自己的工程效率部,研發自有企業IM,基于其上定制各種流程。再比如滴滴,在發展出行業務時發現許多企業有員工打車報銷需求,所以就與Concur合作給企業版賬戶提供出行報銷服務。
因此,我們看到有的公司推出了自己的IM,就完全可以理解了——不只是今日頭條、美團,百度、京東、360都有自己的IM。
然而,不是每個企業都有足夠強的能力和足夠多的資源去進行所有信息化的定制,可以被抽離的共同的場景,比如人事管理、報銷考勤、差旅管理、銷售溝通,其實是可以共用的。
不是互聯網公司的企業,比如運營商,其實并沒有自己的定制能力,他們要么外包開發一套屬于自己的系統,要么選擇一個足夠靈活、可以拼裝、能夠擴展的平臺,前者成本過高,只有少部分超級巨頭如大型央企才有能力支持,或者少部分關鍵業務場景進行定制,大多數公司特別是中小企業,就會選擇釘釘這樣的平臺。
事實上,就算是京東這樣的有很強技術開發能力的企業,也要控制成本,不可能全部都去做定制。
未來的世界是細化分工的,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社會越發達,這個特征越明顯,產業成熟后分工同樣會細化。美國銷售管理SaaS平臺Salesforce市值已高達853億美元,專注于人力資源服務的垂直SaaS平臺Workday市值則達到了265億美元,1993年成立的Concur專注于企業差旅和費用管理,都可以做到上市。正是因為此,釘釘這樣的第三方平臺也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選擇,它不只是提供更低的信息化解決方案,同時也在技術層面做到讓企業放心,比如釘釘就有澡堂模式、第三方加密,日前還拿到了SOC2Type1服務審計報告和ISO27018(公有云體系下的隱私保護)證書。據了解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制定的SOC2審計標準,報告由國際審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出具,通過該審計報告的公司在世界范圍內不超過5家,在中國更是首例。從這一點上來說,釘釘對于用戶隱私數據的保護已經達到了國際頂尖水平,經得起第三方的監督考驗,知名天使投資人李開復也曾推薦釘釘,說它有效率同時安全隱私有保障。
正是因為此,我認為未來的企業,對自己的后花園應該會“謹慎地開放”——這并不意味著要封閉,而是要更慎重地挑選靠譜、專業、有品牌的第三方企業IM平臺,基于其上進行業務系統的拼裝定制,這背后體現出的是一種共享精神,沒必要開發的就不要開發,只要信息安全有保障,干嘛要費心費神費力費錢呢?而且更重要的是,接入第三方平臺,本質也是接入和分享企業管理之道,未來的社會,一定是共生共享開放的,“一人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