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VC 到底有多賺錢?

Joker 9年前 (2016-11-21)

如果能熬成婆,如果能出成績,VC 行業確實具備很好的杠桿效應,是很好的賺錢機器。

【編者按】本文轉自42章經;本文作者:曲凱

VC到底有多賺錢?

這個問題其實有兩個含義,第一層是對于 VC 從業者個人,第二層是對于 VC 這個行業。

對于個人來說:

據調查,國內 VC 行業初級從業者的工資水平從 10000 - 50000 每月不等,不同基金間差異很大,甚至同公司同層級的不同個人也有明顯差異??傮w來說,估計中位數在 20000 - 30000 之間。

大多情況下,初級的 VC 從業者的工資水平及各方面待遇不及投行,與咨詢公司可以一拼。

那么,為什么 VC 還是被視作這個世界上聰明人的優先選擇之一?除了各種情懷與理想主義之外,讓我們看看理想情況下,成為一家基金的 Partner 可能會收獲多大的金錢回報:

2003 年,美國紅杉的第六期基金從 40 個 LP(出資人)那里募集了 3.87 億美金。

2014 年,這只基金徹底 close,最終去除本金后的額外回報為 36 億美金,41% 的年化回報率。

美國紅杉的 Partner 們留下了其中的 30% 作為 Carry(回報),也就是 11 億美金,而出資人們收獲了其余的 70%,也就是 25 億美金。

---- FoundersClub 《Understanding VC》

可見,如果能熬成婆,如果能出成績,VC 行業確實具備很好的杠桿效應,是很好的賺錢機器。

對于整個行業來說:

VC 到底有多賺錢?

根據 Cambridge Associates 的統計,從 1981 年到 2014 年:

前 25% 的基金的 IRR(內部收益率)為 24.89%

所有基金的 IRR 的中位數為 11.94%

而標普 500 的收益率為 12.66%

VC 到底有多賺錢?

且其中前 20 名的基金的 IRR 在 30% 到 100% 之間,占了整體 VC 回報的 95%。

赴美上市,2009年以來最差的一年

VC 到底有多賺錢?

(2006年以來,所有美股上市公司的數量統計)

VC 到底有多賺錢?

(2006年以來,接受過 VC 投資的美股上市公司的數量統計)

根據 Crunchbase 的統計,全球有 203 家私有化公司的市值超過了 10 億美金,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獨角獸。但,這其中只有兩家在今年完成了上市,分別是 Nutanix 和 Twilio。

在前三個季度,49 個 IPO 一共募集了 72.4 億美金,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48% 和 49%,而其中 31 個拿過 VC 投資的公司,只募集到了 20 億美金。

而且,這也是自 2008 年以來,第一次沒有任何一家公司的募集金額在 2.5 億美金以上。

周航的失敗與偉大,教會了我們什么?

《易到創始人周航,我的失敗與偉大》,36Kr 的這篇特稿又火了。這次寫的是另一個飽受爭議的人物,周航。

VC 到底有多賺錢?

從比Uber還早的專車領域創業者,到錯過打車市場機遇而被滴滴遠遠甩在身后,從融資受挫到賣身樂視,周航在這篇文章里被塑造為了一個偏理想主義,有些文藝氣質的創始人。

如果他很早意識到出租車市場的重要性?

如果他很快加入滴滴、快的掀起的補貼大戰?

如果他選擇背靠對其流量有巨大提升的BAT?

如果他對具有中國特點的互聯網競爭反應更加敏感,而不是過分沉浸對商業模式、產品的思考?

36Kr 和周航聊了這些如果,但其實從本質上來講,周航的失敗是這個時代獨有的“陰差陽錯”的產物。

過去幾年,整個互聯網和創投市場經歷了一波增長就是一切的浪潮。沒有人去管單位經濟效應、毛利率、凈利率這些指標,大家最在意的只有增長速度和市場份額,如果你是一個師從名門的無比理智的經濟學領域專家,你大概會覺得人們瘋了。

這就像周航對于打車市場和補貼大戰的態度一樣。周航過去有過實體行業的創業經歷,理論上來講是個更理性的企業經營者,所以他會問自己,這個事情本身合乎商業邏輯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大概就不會去做了。但問題是,別人都這么做了,如果不跟上,最終的結果就會如易到一般。

所以我覺得,從周航和易到的身上,我們最該學會的是四個字“審時度勢”。如果整個時代都是錯誤的,那么這種錯誤本身就是一種正確。

VC 到底有多賺錢?

這就好像這個著名的 Gartner 曲線一樣,所有的技術和概念幾乎都會經過“期望膨脹的高峰期”。作為一個能夠看到泡沫的人,最好的處理方式是在提升期就果斷進入,盡量利用紅利,并且爭取在泡沫破裂前抽身而出,而不是一直做一個理性的旁觀者。

川普與企業家的博弈

VC 到底有多賺錢?

Trump 一直不受美國科技圈人士的待見,他曾經公開和多人互相嗆聲,這其中就包括亞馬遜的創始人 Jeff Bezos (除了亞馬遜外,他還擁有華盛頓郵報和一家太空飛船公司 Blue Origin)。Trump 在大選過程中曾經批評 Jeff 把華盛頓郵報作為自己避稅的方式,Jeff 則回應說希望用自己的飛船把 Trump 送上外太空。

但 Trump 當選后,Jeff 也是不得不向時勢低頭,一大早就發布了一條 Twitter,說“恭喜 Trump,我會用最開放的心態,來預祝你管理好這個國家,取得偉大的成功。”這讓 Jeff 備受非議,很多人在他的 Twitter 下留言批評其兩面派。

曾經稱呼 Trump 為一個 Superliar 的小牛隊老板、著名風投人 Mark Cuban 也發 Twitter 呼吁大家給 Trump 一個機會。Hillary 的支持者,Google 的總裁 Eric Schmidt 也祝賀 Trump 當選,說這是一個 Significant Achievement (顯著的成績)。

看來,作為一個企業家,真的會有很多無奈之舉。

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創業公司:梨視頻

2014 年 7 月,彭兵創辦澎湃新聞的時候,發了一篇網紅文章叫《我心澎湃如昨》,寫得真好,我剛剛又看了一遍,雖然不知道故事真假,但總之里面的夢想和情懷都很感人就對了。

可惜文字媒體的情懷只夠用兩年。2016 年 7 月,彭兵在朋友圈中正式宣布離職的消息,進軍“資訊短視頻”領域,創辦了一家叫“梨視頻”的公司。據說,梨視頻擁有 5 億元的創業資金,黎瑞剛掌舵的華人文化占股 70%。

到 11 月 3 日正式上線為止,梨視頻已經有 250 名左右的員工,其中技術人員占了 50 人左右。邱兵在各種采訪中講了“人工智能”剪片子的故事,又講了數據導向等,再加上“資訊短視頻”這個叫法,不得不讓人聯想到今日頭條。

要做視頻領域的今日頭條,是否有機會?從市場和需求的角度來說,我相信一定是有大機會的。有人問過我,視頻和文字哪個內容形式更容易被用戶接受?我當時的回答是,“在沒有互聯網的時候,人們會花更多的時間看電視還是看書看雜志?”

文字需要讀者的主觀思考和閱讀,視頻內容則更容易讓人被動接受。大多數人總是更懶的,所以在流量和網絡不是問題的當下,我相信視頻是有更大機會的。

當然,從團隊和沉淀的角度來說,梨視頻想要和正在發力視頻領域的頭條一拼難度還是極大,而且畢竟傳統媒體行業出身的人,做內容、做流量都是一把好手,但要再進一步轉化,做經營、做變現往往容易遇到瓶頸。

但不管未來如何,梨視頻都是過去一兩周內新出現的一家值得觀察的有潛力的創業公司。也像邱兵文章里所寫的:“你永遠要感謝那些給你逆境的眾生。”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