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獲滴滴投資,但我們依舊不看好ofo的未來

Joker 9年前 (2016-09-26)

共享單車如何翻越城市公共自行車這座大山?

今天,滴滴出行宣布,戰略投資共享單車平臺ofo,未來雙方將在城市出行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這也意味著今后用戶在滴滴平臺上將有望直接體驗到ofo的共享單車出行服務。據悉,此次合作滴滴投資了數千萬美元。

雖獲滴滴投資,但我們依舊不看好ofo的未來

同時滴滴還表示,未來在滴滴平臺上將搭建完整的出行服務生態和靈活的互利合作模式,除了滴滴自身提供的服務之外,用戶還將能享受到更多由優質合作伙伴提供的出行及相關服務。

不過,雖然全國各大媒體都在鋪天蓋地的報道滴滴投資ofo并將展開合作這一事件。但是,當中卻幾乎都是這些PR戲份強烈的文字:ofo上線至今已有近7萬輛共享單車,總訂單超過1500萬,日訂單超過50萬,為全國20座城市超過150萬師生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務,是國內規模最大、成長最快的共享單車平臺之一。

雖獲滴滴投資,但我們依舊不看好ofo的未來

此前關于共享單車的將會面臨的問題,鎂客君曾寫過《共享單車火爆的背后思考:是不是真的解決了“最后一米”?》(下稱《思考》)一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標題,移步閱讀。今天,鎂客君就滴滴投資ofo這一事件,表示并不看好ofo共享單車的未來發展。

校園內運行都損耗慘烈的ofo,又將如何走出校園面向社會?

看到這個問題的朋友們,一定會想鎂客君怎么這么不專業,人家報道里面不是都寫到了,ofo將會接入滴滴出行app,利用滴滴軟件平臺服務大眾,滴滴肯定會利用自己共享出行方面的運行經驗來幫助ofo。

雖獲滴滴投資,但我們依舊不看好ofo的未來

沒錯,此次滴滴與ofo的合作中,滴滴肯定會在平臺上給予ofo一個接口,給用戶選擇。但是ofo真的有足夠的經驗走出校園,面向社會嗎?共享單車這一運行模式下,用戶素質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運行成本的高低。據鎂客君了解到,ofo雖然前期立足于校園,這個用戶素質相對較高的范圍內,但是依舊面臨著巨大的產品損耗。其中不乏這樣幾種典型的低素質行為:

因為沒有對損壞單車的追責賠償措施,導致粗暴使用的情況屢見不鮮;

利用密碼鎖的BUG,不掃碼直接破鎖使用;

記住開鎖密碼,將車輛私藏;

私自給車輛加鎖;

破壞二維碼和車牌;

……(如果還有其他行為,歡迎各位評論補充)

雖獲滴滴投資,但我們依舊不看好ofo的未來

可以看到,就連群體素質普遍較高的高校內,都不乏這種手段低劣的使用者??赡苄@內的這種情況只是個別現象,那么ofo一旦進入社會這個“大染缸”,又要如何面對素質高低更加不確定的人群?

鎂客君此時不由得想到此前摩拜單車遇到的種種情況,撕毀、噴涂二維碼都算是小事,還有用戶將車輛丟進河道,騎至辦公場所而違背還車規定。更有甚者直接將車搬回家,警察找上門之后,直接把車從窗戶丟到樓下。

雖獲滴滴投資,但我們依舊不看好ofo的未來

上述的種種行為,ofo在走出校園之后都將會面對,甚至會更大范圍的面對。更多的車輛損耗,必然也會大幅度增加運行成本??v使ofo拿到了滴滴的投資,但是又是否足夠應付這種車輛損耗?再加上后期人員管理、車輛調度、廣告推廣、市場競爭等方面的投入,就算有滴滴這樣的金主投資,也讓人不由得要為他們捏一把汗。鎂客君認為,ofo還是老老實實呆在校園里吧,這樣比較安全。

收費與免費之爭,ofo如何搶占城市公共自行車市場?

《思考》一文中,鎂客君就提到過:公共出行早就是政府層面在推進的工作,現如今卻因為共享單車的出現而火爆起來,兩者都是為了解決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問題,所以難免會形成一定的重疊。

雖獲滴滴投資,但我們依舊不看好ofo的未來

從用戶的使用成本上看,拿南京的公共自行車舉例,現階段政策是兩小時內可免費使用,并且近日還推出了相關APP,可以實現無卡借還車。而ofo目前在校園內采用的是收費租賃,用車費用=(距離費+時常費)*用車密度,并且如果將車輛騎出校園,則費用變成正常情況下的4倍。

所以,都無需深入對比,ofo和城市公共自行車相比,毫無價格優勢。失去價格優勢的ofo,又怎能撼動城市現有公共自行車的市場地位?

滴滴用戶習慣已經養成,縱使平臺接入,如何保證較高的用戶轉化率?

滴滴的出現,已經為用戶解決了點對點之間的出行問題,讓用戶形成了一種使用習慣。共享單車的出現,從社會效益來看,確實是一種更加環保的出行方式,但是從用戶實際使用來看,短距離出行以及滴滴網約車使用率不高的用戶或許可以形成一部分轉化,但是長距離出行的話,肯定還是網約車來的更加高效。

雖獲滴滴投資,但我們依舊不看好ofo的未來

所以,就算滴滴提供了平臺讓ofo接入,即使是這樣,無非是給用戶多一個選擇,僅此而已。

滴滴出手之后,ofo是否會重走滴滴巴士的老路?

雖獲滴滴投資,但我們依舊不看好ofo的未來

ofo這種共享單車模式,從某種角度來看和此前互聯網巴士一樣,屬于一種垂直細分的行業。而此前大手筆投資進入互聯網巴士行業的滴滴巴士,早在今年年中就開始轉型,更名為滴滴公交,涉足實時公交領域,漸漸淡出了互聯網巴士的細分市場。那么,共享單車市場是否和互聯網巴士一樣,并不是一個用重資本、大品牌、高流量優勢就可以獲勝的市場。

滴滴之所能夠成功,正是因為它搶占了原先相對高價的出租車市場,為人們提供同樣便捷,但價格更低的出行方式。再看共享單車市場,與高價的出租車市場不同之處就在于,很多城市早就提供了功能相同且還免費的公共自行車。所以,即使有滴滴的大手筆投資,卻因為ofo不具備唯一的可替代屬性,因此其未來的生存前景依舊堪憂。

重資本、大品牌、高流量之后的ofo共享單車,將無法忽視更高成本的損耗、城市公共自行車的高市場占有率、以及滴滴平臺有限的用戶轉化率。所以,重走滴滴巴士失敗的老路,或許就是ofo的未來。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